发布时间:2025-03-31 19:17:08 作者:娱乐看点
1992年,一个名叫王靖雯的23岁女孩在香港乐坛崭露头角。她将中岛美雪的经典作品《ルージュ》重新演绎为《容易受伤的女人》,瞬间红遍香江。彼时的她或许未曾想到,这个开端会让她成为华语乐坛的传奇——王菲。
而在大洋彼岸的爱尔兰,另一位天才歌手桃乐丝·奥里奥丹(Dolores O"Riordan)正带领小红莓乐队(The Cranberries)发行首支单曲《Dreams》。尽管音乐品质出众,却遭遇市场冷落,乐队不得不为其他艺人担任暖场演出。
1994年成为两位歌手命运交织的年份。王菲将《Dreams》改编为《梦中人》,不仅歌曲爆红,她更剪去长发,以桃乐丝标志性的短发造型亮相。这种充满灵气的唱腔与形象,经由王家卫的电影《重庆森林》传播,成为华语流行文化的经典符号。
同年,小红莓乐队迎来转机。在暖场演出中,观众对她们音乐的热烈反响让唱片公司重新审视这个乐队。随后发行的专辑《No Need To Argue》创下1200万张的惊人销量,其中反战歌曲《Zombie》更成为时代强音。
舞台上的桃乐丝光芒四射,却鲜有人知她正与双相情感障碍(躁郁症)搏斗。这种疾病让患者情绪在极度亢奋与深度抑郁间剧烈摇摆,梵高、伍尔芙等天才都曾受其折磨。桃乐丝曾在采访中坦言:"它会带给你两种极端,你会极端地陷入抑郁,对原本热爱的事情失去兴趣,也会极端躁狂。"
童年时期长达四年的性侵阴影、父亲的离世、婚姻的破裂,这些创伤不断加重她的病情。2014年一次航班上,情绪失控的桃乐丝因袭击乘务员被捕,事后她将这种行为归因于疾病发作。
令人动容的是,尽管饱受精神疾病困扰,桃乐丝创作的音乐却充满治愈力量。从抚慰911事件伤痛的《Time Is Ticking Out》,到关注儿童权益的《I Will Always》,她的作品始终在传递温暖与希望。这种"微笑躁郁"的特质,让她在推特上写下"我现在感觉好多啦"的同时,内心可能正在经历剧烈痛苦。
2018年1月15日,伦敦的一场雪中,46岁的桃乐丝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。她最后一条推特停留在1月4日,简单写着"bye bye",仿佛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温柔告别。
王菲与桃乐丝的音乐人生形成奇妙对照:一个在相对顺遂中成为流行偶像,一个在苦难磨砺中成长为艺术家;一个用空灵嗓音唱尽都市情感,一个用独特声线传递人文关怀。正如桃乐丝在《Dying In The Sun》中唱道:"你还会抱紧我吗?"这个用音乐拥抱世界的灵魂,最终在歌声中获得永恒。
当《梦中人》的旋律再次响起,"一分钟抱紧"的歌词仿佛是对这位音乐天使最好的纪念。在那些黑暗时刻,音乐始终是她与世界对话的方式,也是她留给世人最珍贵的礼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