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服饰

商业化、冷血、现实,龙丹妮的选人之道到底有没有错?

发布时间:2025-03-30 14:14:22 作者:娱乐看点

综艺节目与音乐颁奖礼扎堆的周末热搜战场中,一个令人意外的名字登顶榜首——"选秀教母"龙丹妮。这位在《明日之子》第三季担任导师的幕后推手,因严苛到近乎冷酷的评判标准引发轩然大波。

争议的爆发点:BY2的"五星事件"

重新出发的姐妹组合BY2成为舆论漩涡的中心。当这对出道11年的艺人以成熟舞台表现获得五星评级时,观众发现唯一没给星的导师正是龙丹妮。她给出的理由直指痛点:"表演曲目是十年前的歌,如果选择新作品可能会给星",并强调希望看到她们"撕开过去的自己"。

双重标准的质疑

矛盾进一步激化于龙丹妮对其他选手的差异化态度:她盛赞将老歌演绎出韵味的洪一诺、欣赏特色鲜明的张钰琪,却对27岁歌手高姗直言"年龄危机",质问胖女孩大牛"如何看待自己形象"。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评判方式,让网友质疑其标准混乱。

舆论场的撕裂

社交媒体迅速形成两大阵营:一方制作"龙丹妮想自己出道"的恶搞投票,批评其"把选秀当生意";另一方则认为她不过是指出行业残酷真相。相关话题阅读量迅速突破3亿,成为现象级讨论。

节目设计的深层逻辑

若跳出情绪化争论,会发现节目早有预设框架:
1. "START"与"RESTART"双赛道设计,本质是"新鲜感"与"成熟度"的博弈
2. 导师角色职场化,龙丹妮的"老板"身份决定其必须考虑商业可持续性
3. 前两季冠军毛不易、蔡维泽证明节目追求的是"不可替代性"

残酷现实的镜像

当孙燕姿委婉感叹"做明星越来越难"时,龙丹妮用行动诠释着行业的丛林法则:
• 对BY2:情怀不能抵消创新焦虑
• 对大牛:外形确实是偶像工业的硬指标
• 对高姗:女性年龄确实是行业隐形天花板
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,恰是选秀节目最珍贵的"真人秀"部分——它撕开了造梦工厂的华丽包装,暴露出文化工业的筛选机制。

或许正如网友所说:"我们讨厌的不是龙丹妮的标准,而是她让我们看清了,自己也可能成为被标准淘汰的那个人。"

展开全文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