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3-30 09:50:26 作者:娱乐看点
当一档综艺节目失去了灵魂,续作便只剩下机械的重复。疫情特殊时期,《歌手·当打之年》的开播引发热议,但更多观众感受到的是节目气质的蜕变——那个曾经让无数人每周五晚守候的"音乐圣殿",似乎正在沦为平庸。
文:大丹
咪咕阅读原创作者
2013年的湖南卫视正面临音乐综艺的困局。随着《中国好声音》的爆红,芒果台急需一档现象级节目重夺话语权。《我是歌手》的横空出世,用"成名歌手竞技"的模式打破了选秀节目的审美疲劳。
黄绮珊的《离不开你》成为节目第一个爆点,这位被埋没的唱将用教科书级的演绎证明:真正的歌手能让老歌焕发新生。这种"歌曲再创造"的能力,正是早期节目的核心魅力——李健的《贝加尔湖畔》、韩红的《梨花又开放》、张韶涵的《阿刁》莫不如是。
节目最初实现了双赢:彭佳慧借此斩获金曲奖,邓紫棋完成新人到天后的跨越,李玟重现亚洲diva风采。但第六季开始,这种默契被打破——新人将其视为走红捷径,老牌歌手当作打歌平台,节目组则沉迷于"剧本式"的悬念营造。
更致命的是选人策略的失衡:回锅肉选手占比过高,海外歌手沦为噱头,中生代歌手青黄不接。当观众能从首发名单预判歌王归属时,节目的竞技性已名存实亡。
张信哲曾坦言:"90年代的歌手需要真功夫"。林忆莲会逐字打磨唱腔,刘欢能两遍完成完美录音。对比当下过度依赖修音、炒作的新生代,业务能力的退化正在摧毁音乐综艺的根基。
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征服歌曲,而非让歌曲成为营销工具。当《歌手》舞台变成新歌发布会,当竞技性让位于流量法则,这档曾改变华语音乐生态的节目,终将走入自己制造的困局。
从《美国偶像》停播到《超级星光大道》式微,任何综艺都有生命周期。芒果台近年推出的《声入人心》《舞蹈风暴》证明其创新能力仍在,但观众更期待的是能重现当年《我是歌手》那种纯粹的音乐震撼。
或许正如网友戏言:当一档节目沦为"家务BGM",它的艺术使命就已终结。但那些曾被黄绮珊的高音震颤、被李健的诗意抚慰、被林忆莲的细腻感动的夜晚,终将成为华语音乐综艺史上的璀璨记忆。
(转自咪咕阅读,侵删,作者:大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