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服饰

看完才懂,台湾为何送它去奥斯卡

发布时间:2025-03-30 06:38:31 作者:娱乐看点

最近,多国陆续公布2023年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的参选作品。韩国选送了朴赞郁执导的《分手的决心》,日本则推选科幻题材的《七五计划》,德国则是由新版《西线无战事》代表出征。而中国台湾地区选送的却是一部相对小众的犯罪剧情片——《该死的阿修罗》。

影片背景

该片由楼一安执导并参与编剧,主演阵容包括金马影帝莫子仪(《亲爱的房客》)、新生代演员王渝萱(《华灯初上》)和黄圣球(《谁先爱上他的》)。影片在2022年台北电影节上斩获最佳编剧奖,剧本历经13次修改打磨,足见创作团队的野心。

叙事结构

影片灵感来源于2014年震惊社会的台北捷运随机杀人案(也是电视剧《我们与恶的距离》的原型案件之一)。导演将案发地点从捷运改为夜市,凶器从刀具变为枪支,伤亡人数也做了艺术化调整。

故事通过三条主线展开:压抑少年阿文计划在18岁生日制造无差别杀人事件;叛逆少女zero深陷家庭与毒品问题;职场女性Vita遭遇未婚夫背叛。三条故事线最终在夜市交汇,引发一场致命枪击案。

创新叙事手法

影片最特别之处在于采用"漫画引领现实"的多线叙事结构。片中主角创作的漫画《愤怒的零》《该死的阿修罗》《奈何桥》三个章节,对应着三种不同的剧情走向和结局。一个偶然的相遇、一句未说出口的话,都可能彻底改变所有人的命运。

社会议题探讨

通过记者梅俊志(莫子仪饰)的视角,影片延续了《我们与恶的距离》的核心命题:是什么造就了无差别杀人事件?梅俊志在片中的台词发人深省:"那天如果早几秒,我就是死者,晚几秒,我可能就是凶手。"

影片提出一个新颖观点:世界上的情绪总量是恒定的,某种情绪在这里消失,就会在别处浮现。当阿文的愤怒被爱情化解,这份愤怒却转移到了好友阿兴身上;当凶手身份转换,受害者家属的态度也随之改变。

艺术价值

虽然复杂的叙事结构导致影片剪辑略显零碎,观众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理清人物关系,但《该死的阿修罗》在探讨人性阴暗面与社会问题上展现出的深度,使其成为近年来华语电影中一部颇具特色的作品。尽管问鼎奥斯卡的可能性不大,但作为台湾地区选送影片,确实展现了华语电影在类型创新上的努力。

-END-

展开全文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