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芒果台的综艺节目又引发热议,一位明星的争议表现竟能衍生出持续的话题发酵。从麦迪娜吐槽事件到于小彤回应质疑,综艺剪辑与人设问题再次成为焦点。
在最新一期《脱口秀大会》中,于小彤对"渣男"标签作出回应。他承认节目中与女友争吵的行为不当,但强调"闹矛盾是正常的",并用《红楼梦》的"假作真时真亦假"来解构人设争议。这番回应不仅没平息质疑,反而掀起了关于综艺真实性的新讨论。
在《我家那小子》节目中,于小彤因发现女友陈小纭手机里的歌单当场暴怒。从要求查看手机到路边抢手机,再到持续质问"是他的歌治愈你还是他的人",整个过程堪称情绪失控现场教学。就连观察室的于妈妈都看不下去,直言要回家教育儿子。
于小彤在回应中提到,节目组事先告知"剪辑方向对他不利"。但观众看到的争吵过程几乎是连贯的长镜头,抢手机、发脾气、惹哭女友等关键情节都是真实发生的。节目组或许强化了冲突效果,但素材本身并非无中生有。这种"提前报备式甩锅",反而暴露了综艺制作的某种默契。
回溯于小彤的公开表现,这种情绪化特征并非首次出现。在带娃综艺中,他对哭泣男孩说"懒死你";早年更因观众批评《红楼梦》当众打架。与前任海陆的恋情也屡次被拍到当街争吵,分手后又在微博发布伤感文学。这种"甜蜜-暴躁"的循环模式,似乎已成为其情感关系的固定剧本。
值得玩味的是,尽管争议不断,于小彤仍是综艺节目的宠儿。从《放开我北鼻》的暖男到《我家那小子》的暴躁男友,再到《脱口秀大会》的自黑达人,他总能制造话题。在流量为王的综艺市场,这种"黑红"体质反而成了稀缺资源。制作方获得热度,艺人维持曝光,形成奇特的共赢生态。
14岁便饰演贾宝玉的于小彤,如今25岁成为综艺话题人物。当他说"假作真时真亦假"时,或许道破了娱乐圈的某种真相:人设可以切换,争议带来流量,而真实的性格底色,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部分。
点击展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