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档已经走到第五季的语言类综艺,《脱口秀大会》近期因领笑员周迅的表现引发热议。这位在影视领域备受赞誉的演员,却在脱口秀舞台上遭遇了职业生涯罕见的尖锐批评。
从节目内容来看,本季依然不乏亮眼表现:邱越、何广智等老将稳定输出,house凭借"百年老电""脱口秀概念股"等话题强势突围,60岁黄大妈的优雅退场更成为热议焦点。这些"半新人"的精彩表现,构成了本季主要看点。
周迅被诟病的主要是难以与段子产生共鸣——时而过于高冷,时而莫名拍灯。其"忘记拍灯"导致资深演员小鹿遭淘汰的插曲,更引发观众强烈不满。那英则因频繁抢拍、不合时宜的点评遭到质疑。
对比往季罗永浩的"大局观"、张雨绮的精准点评,本季张杰和杨超越的表现获得更多认可。杨超越"爸爸衫"的即兴接梗,张杰对老梗的熟稔解读,都展现了与节目更高的适配度。
新引入的小组淘汰制虽然增加了戏剧性,但也放大了运气成分。王建国组全员四灯仍有人淘汰的情况,就让观众对规则公平性产生疑问。而小鹿的"复活"安排,更让部分观众嗅到剧本痕迹。
不过节目在内容创新上仍有突破:house讲述的"600759"股票代码引发真实股市波动,创造了"脱口秀概念股"现象;豆豆的"肠镜裤"段子、邱瑞的3.99元拖鞋梗都成功破圈。音乐脱口秀、漫才等形式的引入,更展现出多元化探索。
从最初全国不足10名全职演员,到现在邱瑞、张骏等高学历人才纷纷转型,脱口秀行业正在经历质变。笑果文化估值已达30亿,腾讯的注资更预示着资本市场的认可。
但繁荣背后,线上节目的竞技属性与线下演出的纯粹性如何平衡,新人培养与内容创新怎样持续,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。当观众开始对比赛机制产生审美疲劳时,或许该重新审视李诞那句"每个人都能讲5分钟脱口秀"的初心。
这档节目的价值,或许已超越单纯的娱乐竞技,成为观察当代年轻人表达方式与社会心态的一扇窗口。如何在保持热度的同时守住内容底线,将是所有语言类综艺面临的共同课题。
点击展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