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思诚的办公室简约而通透,一张带有曲水流觞纹路的办公桌为空间增添了几分禅意。在影片宣发的密集期,即便接受采访前,他仍与团队讨论着某个镜头细节,展现出电影人特有的专注。
6月22日上映的悬疑片《消失的她》,以妻子离奇失踪的谜案为引,通过层层反转的叙事和极具冲击力的视听语言,再次印证了陈思诚团队在类型片创作上的突破。作为编剧兼监制,他坦言:"电影不是讲道理的工具,而是让观众照见自我的镜子。"
《消失的她》海报
最初吸引陈思诚的,是"妻子变陌生人"的戏剧设定。在改编过程中,他摒弃了说教意图,将东南亚社会案件融入剧情,通过高饱和色调、梵高画作等符号化元素,构建出欲望与危险交织的异域空间。"风格必须服务于故事内核"成为创作准则。
面对"改编自苏联电影"的讨论,陈思诚透露实情:剧本完成后为规避争议才购得版权。这种对创作伦理的谨慎,延续了他从《误杀》系列积累的悬疑片方法论——在类型框架中寻求本土化创新。
陈思诚在片场
启用新人导演崔睿、刘翔,源于陈思诚对产业生态的思考:"需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"。他选人的标准颇具禅意——热爱为先,天赋与专注次之。这种理念也体现在演员选择上,朱一龙因"未被标签化"的特质获得何非一角。
为激发演员潜能,陈思诚常亲自示范表演。片中朱一龙剃发戏份的癫狂状态,正是他主张"极端情境需要极致表达"的印证。这种创作理念,让每个参与者都突破固有边界。
朱一龙饰演的何非
从《唐探》系列到《误杀》,陈思诚始终在探索类型片的商业可能性。他清醒认识到:"没有无限的条件,只有在限制中创造无限。"《消失的她》的创作同样兼顾作者表达与市场回报,这种平衡能力已成为行业标杆。
面对电影市场复苏期的挑战,他更关注如何重建观众信任:"只有当市场足够大,才能容得下百花齐放。"这种产业视角,让他的创作始终保持着对时代的敏锐感知。
影片中的关键场景
从演员到导演,再到监制与制片人,陈思诚将每个身份都转化为创作优势。他形容自己是"乐观的悲观主义者",在商业与艺术、传统与创新之间,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思辨。正如他所说:"真正的突破来自对电影的热爱,以及永不停止的思考。"
陈思诚在行业活动中
点击展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