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国产律政题材剧集《玫瑰之战》引发市场热议。该剧集结了袁泉、黄晓明、俞飞鸿等实力派演员,在央视八套播出期间收视率稳定在1%左右,但口碑却呈现两极分化态势。
该剧最大的看点莫过于袁泉、俞飞鸿等中生代演员的加盟。在当下流量转型、戏骨当道的市场环境中,这些实力派演员的出演确实为剧集增色不少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,剧中过度使用磨皮滤镜的处理方式反而成为观众诟病的焦点,这种违背自然衰老规律的美颜效果,与演员们自带的成熟气质形成强烈反差。
作为律政题材剧集,《玫瑰之战》在案件选择上确实紧贴社会热点,但在专业呈现上却漏洞百出。多个案件的关键证据往往只需调取监控就能解决,但剧中律师却对此视而不见。女主角离开职场十余年后迅速上手的设定,以及剧中人物居住环境与职业收入的明显不符,都让剧情的可信度大打折扣。
律政题材在国内影视市场长期面临多重挑战:首先是专业编剧人才匮乏,其次是审查红线难以把握,再者是诉讼程序缺乏戏剧张力。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律政剧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困境。即便如《理想之城》这样评分7.4的作品,也难以复制古偶剧的市场热度。
值得关注的是,近年来律政剧数量呈现上升趋势,待播作品已达十余部。一个显著的特点是,这类题材正成为中生代演员的重要选择。从《女士的法则》到《公诉精英》,实力派演员的加盟为剧集品质提供了基本保障。然而如何提升剧本的专业性和深度,仍是制作方需要突破的关键瓶颈。
虽然《玫瑰之战》未能达到预期水准,但其在律政题材领域的探索仍然值得肯定。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和制作经验的积累,国产律政剧有望在未来迎来质的飞跃,为观众呈现更专业、更精彩的行业剧作品。
点击展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