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视行业近期掀起了一股"开机潮",孙俪、杨幂、迪丽热巴等一线演员的新剧纷纷启动拍摄。然而这波热潮背后,却隐藏着行业更深层的焦虑——据统计,今年第一季度电视剧开机数量仅35部,较去年同期下降近40%。
表面看,"缺钱"似乎是项目搁置的主因。但从业内人士透露的情况来看,问题远比想象复杂。某跟组工作人员透露,其所在剧组虽面临主演辞演,但仍在"烧钱"推进,导演正带着新剧本寻找替代演员。这反映出头部项目面临的困境:即便资金到位,其他环节的变数仍可能导致项目流产。
(行业现状示意图)
多位业内人士指出,剧本质量才是决定项目生死的关键。某项目经历三易其稿,从知名编剧到救场团队,各方创作理念难以调和。这种"多方角力"的创作模式,往往导致剧本反复修改,最终拖累整体进度。正如热播剧编剧爆料"只有前八集是自己写的",暴露出行业普遍存在的创作断层问题。
头部演员的稀缺性正在加剧行业马太效应。一方面顶流艺人档期难调,另一方面实力派演员更受剧组青睐。《狐妖小红娘》男主人选从陈晓换到林更新,《庆余年2》迟迟未能开机,都反映出选角困境。某工作人员坦言:"比起流量明星,我们更倾向选择有职业精神的戏骨。"
值得注意的是,在传统剧集遇冷的同时,短剧市场呈现爆发态势。投资小、周期短的特点使其更具抗风险能力,50万级投资的短剧项目正在吸引大量从业者转型。这种"船小好调头"的模式,或许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。
尽管三月下旬迎来开机小高峰,但编剧费用锐减、人才流失等问题仍在持续。某编剧透露稿酬从十万级跌至"约等于没给钱",许多从业者开始考虑兼职谋生。行业的全面复苏,或许还需要更长的等待期。
点击展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