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影视

“种田流”成荧屏新热潮,《田耕纪》是否会“成也宅斗败也宅斗”

时间:2025-03-29 07:05:14 作者:娱乐看点

作者 | 糖炒山楂

编辑 | 把青

《田耕纪》在断更后复播的首日,猫眼剧集热度榜的连冠纪录被中断,豆瓣评分也从开分时的7.6分滑落至7.4分。在2023年国产剧8分佳作频出的背景下,这个成绩显得中规中矩。

作为被冠以"首部种田剧"的作品,该剧引发的讨论正逐渐显现出清晰的争议焦点。在社交媒体上,观众普遍质疑剧集前段过多着墨于连家内部的宅斗情节,相关话题也多围绕"极品亲戚"的奇葩操作展开,这与宣传中强调的田园治愈风格形成明显落差。

“种田流”成荧屏新热潮,《田耕纪》是否会“成也宅斗败也宅斗”

这种预期与实际的偏差,成为许多观众打出低分的关键原因。但《田耕纪》真的偏离了"种田剧"的轨道吗?

概念溯源:从游戏到荧屏的"种田"演变

"种田"概念最初源自策略类网游,核心是"高筑墙、广积粮、缓称王"的渐进式发展理念。在网络文学领域,种田文从早期的架空历史、异界制度建设,逐渐演变为聚焦封建社会背景下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,通过家长里短展现时代风貌与社会变迁。影视改编方面,《花间提壶方大厨》呈现美食治愈,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》则侧重宅斗元素,形成两种典型分支。

“种田流”成荧屏新热潮,《田耕纪》是否会“成也宅斗败也宅斗”

从这个维度看,《田耕纪》前十集重点描写的家族内斗与分家过程,其实符合种田文的经典叙事模式。剧中展现的家族等级制度、女性生存困境等都具有现实深度,有观众评价其"完美复刻了种田文的精髓"。

但问题在于,普通观众对"种田"的理解往往更贴近字面意思——期待看到田园牧歌式的治愈场景。剧方的宣传策略强化了这种认知:通过"首部种田剧"的标签,配合古代农耕场景、美食制作的花絮,营造出闲适的乡村生活想象。这种宣传与正片内容的错位,成为口碑争议的源头。

创新与局限:小农视角的双刃剑

尽管存在争议,《田耕纪》仍以"电子榨菜"的姿态成为近期热门。女主角连蔓儿更被网友戏称为"电子宠物",反映出观众对人物的喜爱。

数据层面,该剧开播8天已连续6日登顶猫眼热度总榜,德塔文景气指数突破2,两位主角也跻身角色热度榜前列。其市场吸引力主要来自三大突破:

“种田流”成荧屏新热潮,《田耕纪》是否会“成也宅斗败也宅斗”

首先是题材的新鲜感。该剧罕见地将镜头对准真正的古代农户,塑造了鲜活的小农群像:看似公正实则懦弱的爷爷、撒泼打滚的奶奶、利己主义的大伯一家、偷奸耍滑的二叔一家,以及备受欺压的女主父母。这种设定打破了古装剧惯常的帝王将相、才子佳人范式。

剧中对农耕社会细节的还原也颇具匠心:男女分桌就餐、男性优先用餐的规矩;农忙时节男女分工的差异等,都生动呈现了封建等级制度在基层的渗透。

其次是去"金手指"的现实主义。面对官府勒索,女主只能变卖配方筹钱;遭遇强盗劫货,她也不得不放弃劳动成果。这种"小人物"的无力感,与常见古装剧主角的无所不能形成反差。

“种田流”成荧屏新热潮,《田耕纪》是否会“成也宅斗败也宅斗”

最后是叙事节奏的改良。相较于原著平淡的种田日常,剧版强化了宅斗冲突与极致人设,制造出连续不断的戏剧高潮。从开局的"冥婚陷阱"到后续的方子争夺战,密集的冲突点精准踩中观众"又气又爽"的观剧心理。

但"宅斗"元素也是把双刃剑。部分观众认为剧情推进缓慢,人物塑造过于脸谱化,尤其是连家众人的"恶"缺乏层次感。相较之下,连奶奶从单纯的刁蛮到展现悲剧底色的人物弧光,以及女主与母亲的情感线,反而因细腻真实获得好评。

“种田流”成荧屏新热潮,《田耕纪》是否会“成也宅斗败也宅斗”

种田风潮:理想照进现实的创作困境

爱奇艺近期让《田耕纪》与《种地吧》联动,由"十个勤天"演唱插曲,凸显平台对"种田"IP的深度开发。在综艺领域,《种地吧》的成功印证了田园题材的市场潜力,即将推出的《你好种地少年》《燃烧的月亮》继续拓展这一赛道。

影视剧方面,从《花间提壶方大厨》到《卿卿日常》,种田元素始终拥有稳定受众。这类作品之所以长盛不衰,源于现代人对"归园田居"的精神向往。但观众期待的"种田剧"究竟什么样?

“种田流”成荧屏新热潮,《田耕纪》是否会“成也宅斗败也宅斗”

首先,治愈感与喜剧元素不可或缺。多数成功的种田剧都保持轻快基调,或靠美食抚慰人心,或以爽感纾解压力。《田耕纪》虽有沈诺带娃、争风吃醋等笑点,但整体被宅斗的压抑感主导,与宣传营造的治愈预期存在差距。

其次,主角需要现代思维与适度"金手指"。种田文主角多为穿越者,自带观众共鸣的现代价值观。《田耕纪》女主当场报仇、创新农产品的设定本可强化爽感,但后期过度依赖男主解决问题的模式,削弱了女性角色的独立性。

“种田流”成荧屏新热潮,《田耕纪》是否会“成也宅斗败也宅斗”

再者,情感线需自然动人。从《知否》到《卿卿日常》,细腻的情感发展都是亮点。《田耕纪》中"异地恋"设定虽有新意,但感情铺垫稍显仓促。

最后,制作质感决定沉浸感。剧中麦浪翻滚的实景拍摄、充满烟火气的村落生活令人称道,但部分棚拍场景仍显粗糙。这种制作上的参差,影响着观众对"田园梦"的代入感。

“种田流”成荧屏新热潮,《田耕纪》是否会“成也宅斗败也宅斗”

总体而言,《田耕纪》在古装剧创新上的努力值得肯定,它通过小农视角拓展了类型边界。但种田剧要真正形成创作潮流,仍需在理想化与现实感、戏剧冲突与治愈体验之间找到更精准的平衡点。

点击展开全文

热门资讯